2024年2月15日 星期四

室內丈量七步驟教學:完整流程、注意事項與技巧

完成室外的勘場程序後,接下來便是室內丈量的開始。由於丈量通常是一次性的作業,每一段牆面與細部尺寸務必詳實記錄,避免遺漏,否則將影響後續電腦繪製與放樣,導致尺寸誤差或空間無法銜接等問題。


圖:工地丈量手稿



針對現場的丈量是有步驟和方法,會讓遺漏的風險降低不少,大致分為七個步驟:

圖:工地丈量的步驟


一、觀察屋型與格局

1. 目測屋型輪廓

進入室內後,先行遊走各空間,觀察整體屋型輪廓。判斷空間屬於正方形、長方形,或是不規則形狀,這有助於建立初步的空間概念。

2. 確認格局與房間數量

空間坪數影響格局配置。在遊走時同步觀察有幾間臥室、衛浴、廚房,以及整體屋況(如是否有壁癌、漏水、裝修痕跡等)。

二、描繪室內初步框架

以鉛筆概略繪製室內框架與格局,做為丈量的底圖。接下來的丈量過程中,再逐步修正與補足細節。

三、丈量工具與項目

準備三色原子筆與捲尺,依序進行丈量,內容包括:

  • 牆面(寬度 + 厚度)
  • 室內淨高
  • 門(寬度 + 高度)
  • 窗(寬度 + 高度 + 抬高高度)
  • 樑(高度 + 深度 + 離地高度)
  • 開關箱、電信箱位置
  • 既有廚具、衛浴設備
  • 既有天花板高度與形式

圖:考量裝修的需要,尺寸的丈量須盡量能達到完整性。


四、丈量流程建議

為了提高效率與完整性,可採分階段丈量法:

  • 第一階段:丈量隔間尺寸、門與窗
  • 第二階段:丈量樑位尺寸
  • 第三階段:記錄弱電與給排水位置

若圖紙空間不足或時間受限,可使用拍照補足記錄。

五、丈量順序原則

  • 以大門為起點,順時針丈量
  • 從進出口的大門開始,依照順時針方向進行,最後再回到起始點。養成固定的丈量順序,有助於面對不同空間時不致混亂。

六、拍照輔助記錄

丈量完成後,須核對尺寸是否完整、是否有遺漏,確認無誤後再進行拍照記錄。拍攝原則如下:

  • 拍攝角度:以每個空間的斜對角、半蹲角度取景,可同時拍入地面、牆面、天花板及轉角面,便於日後理解空間關係。
  • 拍攝順序:依照進門動線進行,第一張先拍門牌號碼做為案場識別。



圖:依丈量的草稿,再經電腦放樣所完成的現況平面圖。


七、丈量過程注意事項

  • 雙人丈量時,需重覆確認數值 : 一人唸出尺寸,另一人記錄時應同步複誦數值,可避免發生誤抄問題發生。
  • 箭頭符號的運用 : 當圖紙空間不足以標記尺寸時,可用箭頭指向對應部位,標示尺寸於空白處,提高辨識度。
  • 丈量樑位需先了解結構走向 : 確認樑的分布與走向,使用不同顏色筆標示大樑、小樑位置與尺寸。
  • 基本結構判別原則:記住:「有樑就有柱子,有柱無樑時,多為管道間」,有助於判斷牆體性質與施工限制。
  • 總長度與總寬度不能遺漏 : 在面對凹折或不規則格局時,須補量整體空間的總長與總寬,並以雙箭頭加註尺寸。
  • 拍攝完整性 : 盡可能涵蓋每個角落,並依照空間動線進行有系統的拍攝,有助於資料整理與後續設計作業。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