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2月6日 星期二

看懂平面圖

常見的平面配置圖,是已經透過需求和討論,或者是已經被設計規劃過所產生的圖面,也簡稱平面圖或平配。對於初次接觸平面配置圖的人來說,很難馬上判讀出空間的框架和格局,以及每一個圖塊、圖形、線段代表是什麼?雙條線是什麼?大門入口在哪裡?客廳位置在哪裡?無法理解且充滿了疑問。


圖:三房二廳格局的平面配置圖範例



平面配置圖本身並不像3D效果圖,沒有透視和立體感,是以平剖、平視方式去呈現的圖面,是很難詳透此圖面,可以先從認識平面配置圖去著手


認識平面配置圖-結構柱、結構樑、管道間

依建築設計外觀的需要,結構柱形狀以方形或長方形居多,也會有圓形和不規則的形狀。而結構柱與結構柱之間的連結,則為結構樑,結構樑是承載樓板的重量。結構柱與結構樑的繪製方式,因為此圖面是以高度120-150cm平剖方式去呈現,結構柱則為平剖到的物件,以最粗的線條去呈現,且採用填實的方式。而結構樑的樑線,因不在平剖的範圍之內,是以虛線的方式去呈現。

另外,管道間在實際可視的空間裡,是最容易被誤判為結構柱。在平面配置圖的畫法,更讓人產生疑惑。而管道間是由地下室至屋突層通透的中空柱體,內部為消防管、給排水、汙水等等管路所使用。在圖面的畫法是牆內圍合的方框,兩條交叉線去呈現管道間的位置。


圖:平面配置圖的構件:結構柱(紅色) 、結構樑(綠色) 、管道間(藍色)


認識平面配置圖-RC牆、隔間牆

RC牆也稱為結構外牆,為鋼筋混凝土的材質。建築圖所呈現的厚度為15cm,但實際丈量建築外牆的厚度約為20-25cm左右。RC牆為建物主要的結構框架,且圍合於外圍的四邊。因在平剖的範圍內,以雙條的粗線去呈現,且採用填充線的圖案去填實。

隔間牆應用於室內,材質有磚牆(完成厚度為12cm) 、輕隔間和輕質混凝牆。上述後兩者的隔間牆,厚度大約9-11cm左右。也是在平剖範圍內,以雙條的粗線去呈現,填充線的圖案去填實。

建築圖必須依循著規範去繪製,因此結構柱、RC牆和隔間牆必須區別清楚。但平面配置圖主要是在處理室內的空間,為了凸顯結構的框架,以及圖面線條的清晰,均採用通透的柱牆體,以填充線的圖案去填實。


圖:平面配置圖的構件:RC(紅色) 、輕質混凝牆(綠色) 、磚牆(藍色)



認識平面配置圖-窗戶

也簡稱為窗,設置於牆開口處。為室內帶入陽光,可看見外圍的環境,且讓空氣對流,扮演通風的功能。主要為固定窗、平開窗和推窗。但很難判斷出窗戶的立面(體)的分割型式,比如一樘窗扇下半部為固定窗,上半部為平開窗,類似這樣的窗型,通常以平剖的高度範圍為基準,去呈現窗型的樣式。

在平面配置圖的繪製,於牆的開口處,左右為方框則為代表鋁框料,方框與方框之間的直線則為窗扇。1條直線為固定窗,2條直線交錯,則為平開窗。平開窗也是有3-4片的窗型,但卻是無法得知窗戶離地的高度,例如落地窗、半腰窗和氣窗等窗高的差別。只能從通往的陽台、露台的空間,去判別是否為落地窗。另外,位於浴廁的窗戶,一般則以氣窗為居多。


圖:平面配置圖的構件:窗戶(紅色)


 

認識平面配置圖-門

是用於對外或對內的出入,具有區隔、保護或者飾面的作用。進入空間的起始動線為出入大門,而通往後陽台(工作陽台) ,則為通風門。依需求和設計可更動的室內的出入門,通常室內的出入門變化性比較大,依需求或者設計而有所調整,例如: 開門、拉門、暗門、折門等等。

看懂平面配置圖,最重要的是先從認識出入大門,順著出入大門的進入,才能清晰知道空間的排序與動線。就如同看一間房子或者實品屋,會先從出入大門進入,經由玄關則可看到客廳、餐廳、廚房、臥室和浴廁等依序的空間。出入大門是以開門的方式,圖塊的樣式是開口處的左右邊為較短長方形為門框,扁長方形為門扇,四分之一的圓弧為開啟的範圍和方向。



圖:平面配置圖的構件:出入大門(紅色) 、通風門(綠色) 、室內的出入門(藍色)



認識平面配置圖-圖塊

可分為固定和活動的圖塊,若再細分又可分為現成的圖塊,以及即時性繪製的圖塊。主因是在規劃且符合平面配置圖的需要,圖塊的應用與變化隨之而調整。所以,下載或購買的現成CAD圖塊,並非可以全部應用在圖面內。畢竟,空間一旦被使用是活空間,並不是全部套入既定圖塊,去形成一張公式化的平面配置圖。
 
圖塊在應用上是很複雜的,但可以先從認識常會使用到的圖塊,去推演每一個空間,尤其是活動的圖塊,辨識度最為鮮明。所謂的活動的圖塊,顧名思義是可移動。例如:三人沙發的圖塊或L型沙發的圖塊,可判讀出為客廳的空間。另一種則是模組化樣式的圖塊,為馬桶、洗臉盆、浴缸等圖塊,則為浴廁的空間;爐台、水槽的圖塊,則為廚房的空間。



圖:平面配置圖的構件:活動圖塊(紅色)、固定圖塊(藍色)


認識平面配置圖-空間(平面的分區)

對平面進行規劃,讓空間有了分明的分區,居住的空間才會井然有序,更是讓人放鬆的宜居處所。至於平面的分區有哪些?主要分為公共空間和私密空間。公共空間為客廳、餐廳等,保持空間的獨立,也兼具空間的互動性;私密空間為主臥室、臥室等,具有隱私且相互不干擾。而公共空間也可以再衍生為多功能的空間,以採開放式或半開放式,主要是提升坪效能被利用,讓空間的應用上更為彈性。


良好的動、靜空間分區,會影響居住成員的需求和生活方式。比如高齡者的弱化機能行為的空間,以及處於成長階段的成員,所使用空間的變化,均須納入考慮。其次,是空間的區分比例和尺寸要合理,好的空間帶來舒適,狹窄的空間讓人產生壓迫感。



圖:平面配置圖的分區:公共空間(紅色)、多功能空間(綠色) 、私密空間(藍色)


空間的動線

對單一空間的位置有了明確的認識,再來推演空間的動線。何謂動線?是讓居住者在空間中,為了達到某種功能或者使用的目的,所有的動作和過程中走過的路徑稱為動線。所謂好的空間動線是具有:


(1) 動線要短-亦指功能的集中,讓操作的佈局能更為緊密,無須繞道而行。例如:進入廚房→到冰箱拿食材→拿到水槽洗滌→切菜→炒菜的洗切煮流程。


(2) 動線要順暢-是指一條動線可以通達到各個區域,達到順暢、便利、集中的效果。例如:玄關→客廳→餐廳→臥室的動線。


動線在空間裡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,影響著在空間的行走和操作的順暢性,也會因應人的生活習慣去調整空間的動線佈局。




圖:由大門進入室內的動線

機能配置與細節規劃

在進入平面配置圖的階段,除了室內能預留多功能的空間,其次就是機能的規劃。所謂的機能,是來自於居住者的生活需求所產生的,大部分以收納為主,以及對單一空間的要求。比如玄關需要衣帽間的配置,此空間內要有開放式的衣櫃和鞋櫃等機能的需求;或者衣櫃的收納要足夠等。


收納是對每一個居住者來說,是非常重要的。但對坪數不優渥的空間,不一定要採用「櫃體」去進行規劃,反而增加了空間量體。比如可利用畸零的角落,規劃出一間儲藏室,就不受限收納物件的大小或輕重。


平面配置圖不僅是配置單一空間所需的物件,符合居住的舒適度,卻包含一些看不到的細節。然而設計的細節規畫,也會在此圖面的階段去進行,但取決於設計者的經驗和決策。





圖:機能配置(紅色區塊)和細節規畫(紅色虛線)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